自力式溫控閥憑借無需外部動力、自動調節溫度的優勢,廣泛應用于供暖、化工、食品加工等領域。但在長期運行中,受介質雜質、部件老化等影響,易出現溫度失控、閥門卡阻等故障,需通過規范的診斷與處理流程快速恢復設備性能。
故障一:溫度調節精度下降,偏離設定值
現象表現為被控介質溫度波動幅度超過±3℃,或長期高于/低于設定值。
原因分析:一是感溫包內填充介質泄漏,導致感溫靈敏度降低;二是閥座或閥芯磨損,密封間隙增大,無法精準控制流量;三是過濾器堵塞,介質流通量不足,影響調節響應速度。
處理流程:第一步,關閉閥門前后截止閥,拆卸感溫包,將其放入標準溫度環境中(如50℃恒溫水浴),若指針無明顯變化,判定為介質泄漏,需更換新感溫包;第二步,拆解閥門,檢查閥芯與閥座密封面,若有劃痕或磨損,用專用研磨工具修復,嚴重時更換閥芯組件;第三步,清洗過濾器濾網,去除雜質,確保介質流通順暢。

故障二:閥門卡阻,無法正常啟閉
現象為閥門手柄或自動調節機構卡死,介質流量無法變化,或調節時出現明顯卡頓。
原因分析:一是介質中雜質沉積在閥桿與填料之間,導致摩擦阻力增大;二是填料老化硬化,失去彈性,阻礙閥桿運動;三是閥芯與閥套因腐蝕或結垢發生粘連。
處理流程:第一步,關閉閥門上下游管路,泄壓后拆卸閥門上蓋,取出閥桿,用細砂紙打磨閥桿表面雜質,涂抹高溫潤滑脂;第二步,更換老化填料,選用與介質兼容的柔性填料(如石墨填料),按“多層交叉”方式填充,確保密封與潤滑平衡;第三步,用專用溶劑(如檸檬酸溶液)清洗閥芯與閥套,去除結垢或腐蝕物,若粘連嚴重,更換閥芯與閥套組件。
故障三:無調節動作,溫度失控
現象為無論被控溫度如何變化,
自力式溫控閥始終處于全開或全關狀態,無自動調節反應。
原因分析:一是感溫包毛細管斷裂,填充介質泄漏殆盡;二是彈簧組件失效,無法提供調節所需的彈力;三是控制機構(如膜片、推桿)損壞,無法傳遞感溫信號。
處理流程:第一步,檢查毛細管外觀,若有斷裂痕跡,直接更換感溫包與毛細管總成;第二步,拆解控制機構,查看彈簧是否變形或斷裂,更換同規格彈簧,確保彈力符合設計要求;第三步,檢查膜片是否破損,推桿是否彎曲,更換損壞部件后,手動測試調節機構靈活性,確保動作順暢。
故障處理后需進行性能驗證:恢復管路連接,通入介質,設定目標溫度,監測30分鐘內被控溫度波動情況,確保精度控制在±1℃以內;同時記錄故障類型、處理步驟及更換部件信息,建立設備維護檔案,為后續預防性維護提供依據。通過這套標準化流程,可高效解決自力式溫控閥常見故障,保障其長期穩定運行。